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杜浩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颜真卿书法批评现象辨析(二)

2015-04-10 16:55:52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杜浩
A-A+

  二、评价现象分析

  (一)、关于苏轼的评价

  1、苏轼的评价在题跋中的反映

  对于颜真卿在书法史上的地位,现在通常的认识是,他在书法创新上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在北宋以前,颜真卿不过被看作是唐代众多书家中的一员,他崇高的书学地位在当时的论说中几乎找不到任何痕迹。这一点在上文中已有论述。

  在颜真卿书法地位的确立过程中,两个人起了关键作用:一个是苏轼,另一个就是朱长文。我们上面已经谈过题跋基于其不以整个书法的历史为参照的特点,它在有的时候是可以做出一些超越常识的判断,但有些书论著作由于其要对众多书法家作出评价,因而必须要有系统和宏观的眼光,当作出某种判断时,篇幅较为完整的书论还必须要回答论断所依据的充分理由,如果是新的论断还必须要照顾到旧有的论断。

  颜真卿在书学上的崇高地位,最早就是由苏轼的一则题跋引出的。苏轼(1037~1101年)在《书吴道子画后》的跋文中说:

  智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平原,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吴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叔所藏,平生一见而已,元丰八年十一月七日书。

  苏轼此段题跋将书法、诗歌、绘画、文章放在一起进行评价。他认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智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意思非常明显,一种技能经过若干代人的积累,终于到最后发展到极致。那么他认为以上诸种艺术形式,到了唐代应该是一个总结期,这一时期所出现的几个人物就成了某种艺术形式具有总结性的人物。我们看看他所推崇的吴道子被后人评价为“画圣”,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恐怕与苏轼的这则题跋也有一定关系。

  苏轼的另外一个前提条件是“百工之于技”,如果将书法作为一种技能而言,颜真卿是否拥有更加全面的特点呢?唐太宗在评价王羲之时用的也是“尽善尽美惟其王逸少”的全面评价,“善”在此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儒家“善”的标准,另一种为擅长之意。唐太宗所选取的应该是擅长之意,认为王羲之不但全面而且每一种书体都达到了“美”的标准。

  王羲之诸体兼善,楷书、行书、草书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还有变通,而且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如此来讲,绘画中的吴道子和诗歌中的杜甫倒是和书法中的王羲之有极大的相似性。如何在书法史上已经有一王羲之的情况下来重新界定颜真卿所拥有的成就,是摆在对颜真卿进行评价的诸多评论者面前的一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苏轼的这一论点被后世的题跋者不断引用,而且更有不少作者会以此为基点作出进一步延伸性的评价。

  如郝经(1223~1275)在对《中兴颂》的一则跋文中说:

  书至于颜鲁公,鲁公之书又至于《中兴颂》,故为书家规矩凖绳之大匠,河朔尝见三数本,皆完好而森森如剑戟,有不可犯之色。今得此本,颇有残缺,既装禙,则反得古中韵胜,乃知崖角刓弊,本真全露,有李白所谓“秋水出芙渠,天然去雕饰”者,尤可赏激也。

  他引用苏轼对颜真卿的评价“书至于颜鲁公”一语,作为这他进一步阐述“鲁公书又至于中兴颂”的一个前提条件。当然这并不能说明他是否完全认可苏轼的观点,但是有一点苏轼的观点无疑成为人们评价颜真卿书法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以上的案例举不胜举,在此不再赘述,下面列出所有对颜真卿书法评价的历代著录题跋情况,值得再此重申的是,对于颜真卿书法的批评不见于这些题跋文字中。

  2、苏轼的评价在书论中的反映

  苏轼的“书至于颜鲁公”言论一出,即被颜真卿的历代评价者当做一个“靶子”,赞同者、反对者、中和者纷纷登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总之苏轼对颜真卿书法的评价和颜真卿书法本身在后人的眼中已经成为一个抽象的整体。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其主要原因是这个判断不同寻常,换句话说,这个判断超越了常识,也就是苏轼所谓的“至论”。

  在书论中苏轼的这一评价显然遭到了冷落,除了《衍极并注》中直接引用了苏轼的原话外,另外两处与此有关的论述颇有值得分析的必要,其一为周星莲(生卒不详,生活于清道光年间)《临池管见》中:

  近又见得颜鲁公书最好,以其天趣横生,脚踏实地,继往开来,惟此为最。昔人云:诗至于美,书至鲁公,足叹观止。此言不余欺也!

  他首先抬出苏轼的话,来印证自己的说法,但是后面一句话却颇有意思,“此言不余欺也”,他竟然用了“欺”字,是苏轼本人有“欺人”之意么?当然他是从认同苏轼的观点出发的,那么是苏轼欺骗了别人还欺骗了那个之前没有领略到此话内涵的过去的他?

  其二是康有为(1858~1927)《广艺舟双楫》中的一段话:

  后人推平原之书至矣,然平原得力处,世罕知之。吾尝爱《郙阁颂》体法茂密,汉末已渺,后世无知之者,惟平原章法结体独有遗意。又《裴将军诗》,雄强至矣,其实乃以汉分入草,故多殊形异态。二千年来,善学右军者,惟清臣、景度耳,以其知师右军之所师故也。

  他也借用了苏轼评语的翻版——“平原之书至矣”的话,然而紧接着他说“然平原得力处,世罕知之”,也就是说苏轼的评价虽然在,但是对于颜真卿书法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世罕知之”,就是说世间少有人知道。此话可有两解,其一是苏轼的话中另有玄机,即苏轼的评价别有用意;其二是对书法没有精深的理解是不会领悟到的。作者在此处的用意显然是后者。如此来说,后人即使不断提及苏轼的论点,真正理解认同的人恐怕正如康有为所言非常罕见。

1 2 3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杜浩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