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杜浩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东方艺术·书法|杜浩:“到此一游”式的观展该慢一慢

2018-02-07 15:33:23 来源:《东方艺术-书法》2018.2上半月作者:杜浩
A-A+

国内统一刊号:CN41-1206/J

主编:谭振飞

副主编:王客 龙友

原载《东方艺术-书法》2018.2上半月

独家授权发布

雅集 “到此一游”式的观展该慢一慢

杜浩(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创研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

  “某某到此一游”的景区疤痕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或者手写,或者凿刻于各大名胜古迹,有的甚至以毁坏文物为代价,不禁令人感叹游客的畸形心态。

  近年来各大博物馆纷纷推出系列主题性古代书画展览,持续引发媒体关注,展览期间观众爆满,有的观众居然能排十几个小时长队才能一睹庐山面目,这也成为博物馆引以为傲的资本。“还文物于民”当然是好事,然而这么具有戏剧性的场面,我们不仅要问,在如此嘈杂而又前赴后继的场合下,果真能够满足所谓对文化的饥渴需求?这一现象同“某某到此一游”有何不同?作为博物馆的策展初衷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追求这样一种“到此一游的”新闻效应吗?我们不仅也要问问那些不辞辛苦的观众,难道十几个小时的等待仅仅是为了“到此一游”么?

  就笔者了解的故宫博物院武英殿每季度的书画展来说,从来就没有停歇过,只不过此前的媒体并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知晓的人群也仅仅限于书画研究者,展览方、展品、观众在一种和谐而又放松的环境下完成这一互动。近年来几大书画展由于媒体的持续关注,观众顷刻间涌向博物馆,大众对文化的需求瞬时间“井喷”,默默无闻的策展人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媒体关注的明星,一年一度的例行工作变为媒体热捧的文化导向。似乎只有博物馆在这一事件中成了真正的赢家。

  前后两种现象的对比,不难发现,一是害苦了随波逐流的“到此一游者”,不辞辛苦的等待,走马观花式的观看,并没有解决太多审美饥渴。二是那些真正的研究者,也不得不因人流太大,被裹挟而无法驻足,甚至因为无法忍受等待的辛苦只好放弃。

  博物馆本应该将晒国宝变为常态,观众的压抑感自然就会释放,更不要将媒体的关注作为自己的工作业绩,一面追求“短平快”。展览方要端正心态,在观众引导上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同时推出相应的复制品展览,将晒国宝的日程科学规划,让观众持续有可以关注的展品以缓解短暂的爆发。

  单就欣赏层面上来说,现在的印刷扫描技术,已经可以有大量的图书可以和真迹相媲美,甚至,此前保留的许多图片质量通过印刷有的会超过原作的效果,如果仅仅是学习欣赏,大可不必去博物馆凑热闹,那些辛辛苦苦的等候者是不是应该理性面对随波逐流式的起哄。

  在大量的观众中,“到此一游”心态的观众恐怕真是占到不小的比例,本来欣赏古代书画作品应该是一件文雅之事,应该有停下来细细品味的闲情,如此高强度的流量,雅事无论如何也雅不起来了。“五一”“十一”黄金周的各地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欣赏风景的心情自然不会好到哪儿,鉴赏文物如今也成为此种景观,博物馆作为展览的实施和策划方也许应该冷静下来考虑考虑我们的“初心”为何?

  我们当然不能否认,博物馆争相晒宝的趋势,是顺应了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大而言之,国宝还是人民的国宝,人民当然有观看的权利,但是如何在更大程度上保护和利用这些不光是现在而且将来我们共同的财富,如何让她们发挥更大的价值,却也是作为文博事业的守护者值得三思的话题。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杜浩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